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休闲

把“米袋子”“菜篮子”“果盘子”作为安民之基 广东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

本报记者 陈靖斌 广州报道

党的米袋子二十大报告指出,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把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篮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盘作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为安扎实推动乡村产业、基广人才、东谱文化、写乡兴新生态、村振组织振兴,米袋子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,把菜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,篮果确保中国人的盘作篇章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

事实上,为安党的基广十八大以来,广东省深入贯彻 “三农”工作重要论述精神,坚决扛起经济大省的责任担当,砥砺奋进、开拓创新,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历史性变革。

乡村振兴,产业先行。广东始终把“米袋子”“菜篮子”“果盘子”作为安民之基的重要任务来抓,着力保供给、惠民生。

十年来,广东粮食生产呈稳定发展态势,粮食播种面积、产量持续增加,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8300亿元,“粤字号”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,累计创建18个国家级、28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……一连串耀眼的成果和数据,勾勒出十年来广东省乡村产业振兴迈出的坚实步伐。

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表示,“产业兴旺”是乡村振兴总任务的第一项,是基础,是推进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。产业兴旺,要走乡村经济多元化道路,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、融合产业,以及组织起来的产业。要实施乡村建设,就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。

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

社会资本的“添砖加瓦”为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带来勃勃生机。

得益于乡村振兴的工作部署,广东省新增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5个、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个、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6个,数字农业、休闲农业、都市现代农业蓬勃发展,农产品“12221”市场体系建设成效明显,地方特色产业产销两旺。

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,位于广东省清远市在落实乡村建设过程中,有着众多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。

碧桂园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规划所所长谭良龙告诉记者,在2018年接到规划改造清远市鱼咀村的任务。当时,他第一次来到鱼咀村的感受是,环境脏乱差,建筑破败,村里的老人及小孩居多,“空心化”比较严重。

据了解,鱼咀村翻修的民宿现共6栋,有42间各类型客房。碧桂园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建筑所所长莫承宇告诉记者,这些民宿原先大部分是残破的民房,在注重保护乡村传统文化、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,不搞大拆大建,局部进行改造提升,修旧如故,以存其真。

“比如,对老房子的改造策略是,保留石头房印记,对屋顶黑瓦进行整修,墙脚进行绿化改造,并辅以垂直绿墙。而现代民居的改造,则提取英德民俗文化符号,局部增设坡屋顶、小檐子及清灰瓦。”莫承宇表示。

得益于社会资本积极参与,2019年,鱼咀村获选广东十大美丽乡村。鱼咀村大力发展文旅产业,对宣传当地人文历史、乡村民俗起到很大推动作用,如蚕桑文化、码头文化、打铁文化、米芾文化、舞草龙文化等得到保护与传承。来往鱼咀村的游客越来越多,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00人,旺季时,民宿客房“一床难求”。

此外,通过鱼咀村旅游业以及旅游业引导下的现代农业的发展,村民通过自营商业、出租土地物业、参加旅游服务、参与分红、加入产业化农业组织等获得更多收益,走上致富之路。

村里凤鸣书吧有一位管理员,村民们都亲切称呼他“光叔”。光叔小时候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,导致右脚残疾,行走十分不便。2018年,他在碧桂园的帮扶下,接受图书馆管理培训,后来进凤鸣书吧工作,每月工资3000元,解决了生活开销,实现了家门口就业。

廖志其满怀喜悦地告诉记者,村里民宿带动村民就业23人,人均月收入从1000元左右提升到3000多元,且有“五险一金”保障。

同样作为较早帮扶清远市连南茶产业的企业,海伦堡深入调研市场,也形成科学高效、特色鲜明的茶产业帮扶模式,带领当地茶农探索出了一条产业专业化、规模化、效益化的乡村振兴路径。

“为了实现精准高效的帮扶效果,海伦堡深入了解连南茶产业发展现状,提前制定了因地制宜的有效帮扶策略。”海伦堡中国控股广东臻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告诉记者,在帮扶过程中,海伦堡不断优化帮扶措施,已形成“公司+科研院校+合作社+农户”的产业帮扶模式,惠及更多民众。

数据显示,2021年,在连南瑶族自治县春茶头采节采茶活动中,海伦堡作为帮扶企业在采茶活动现场设摊采购茶青,收购1.5万斤茶青,帮助茶农创收约37.5万元,年度采购干茶约5000斤,实现联农带农50多人,农户年度增收在100万元以上。除此之外,公司直接采摘面积达200亩,野生自然生长面积1万亩,公司年度销售额达1000万元。

为进一步扩大连南茶产业规模,2021年10月,海伦堡与连南瑶族自治县八排瑶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,共同参与连南县茶药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。该茶园占地面积2000亩,建成后丰产期可产120万斤,年产值可达1200万元,促进当地经济发展,并增加当地百姓收入。

乡村振兴成效显著

事实上,得益于社会资本积极投入乡村建设,广东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。

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促进工作情况的报告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显示,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7年全国第6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4位,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至2.46∶1。

此外,今年上半年,广东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54.18亿元,同比增长6.5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58元,增长5.8%,农产品进出口总额1514.4亿元,增长24.1%。

报告显示,广东将粮食安全纳入乡村振兴考核硬指标,建立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调度监测体系,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,产量稳中有增,总产量由2016年的1204.22万吨,上升到2021年的1279.9万吨,粮食产量和面积实现双增长。

在耕地保护方面,广东多措并举促进耕地保护,创新激励政策开展撂荒耕地整治,2021年新增复耕复种撂荒耕地85.89万亩。截至2021年底,该省累计建成2519万亩高标准农田,累计动工垦造水田规模约41.75万亩,拆旧复垦累计完成验收备案13.4万亩。

此外,广东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扎实推进驻镇帮镇扶村。目前,派驻帮扶工作队超过13000人次,推动镇村同建同治同美。广东省级财政已下拨驻镇帮镇扶村专项资金174亿元,2021年至2022年珠三角六市承担的配套资金108.12亿元已拨付被帮扶市,属地市帮扶资金应配套36.04亿元、已到位30.13亿元,基本完成项目资金配备。

广东还全面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,将脱贫不稳定户、边缘易致贫户、突发严重困难户纳入监测帮扶范围,为“三类监测对象”全部购买防返贫保险。

尽管如此,但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建设之路,仍任重而道远。袁帅表示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资金,单纯靠财政投入无法解决问题,迫切需要多元化投资主体。毋庸置疑,资本进入乡村振兴是极具潜力和回报价值的,但是需要有耐心。

“促进乡村振兴,产业发展是关键。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以及经营体系上,都离不开资本的投入,资本市场的支持尤为重要。资本下乡能够促进乡村产业发展、农民增收致富,因而对于释放乡村发展活力、激发乡村市场有着重大推动作用,能够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从而引领创造新需求。鼓励和支持资本下乡,走城市支持农村,工业反哺农业的道路是我国解决‘三农’问题的重要突破路径方式之一,只有产业得以振兴,乡村才能实现自我‘造血’。”袁帅告诉记者。

对此袁帅建议,虽然乡村振兴需要各种资源的进入和支持,资本是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,但是资本是追逐利益回报的,在乡村振兴领域,资本不能追求短平快,特别是农业领域,农业投资具有周期长、见效慢的特点,资本要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,要具备中长线投资的视野和决心。

分享到: